靈修小品 《春之時分》 何政隆牧師2018.03.18
上帝讓地球的垂直軸線與其水平軸線,作了微妙的23.5∘的傾斜,使陽光直射地球時,最北只能照射到北緯23.5∘(北迴歸線),最南也只能照射到南緯23.5∘(南迴歸線),也因而讓後來的科學家發現到這個真理之後,能推算「陽曆」的24個節氣。
以每年12個月分之,每個月恰好有2個節氣,每個節氣之間,大約相隔15天或16天。當然,或許科學文明的國家大部份分布在北半球,所以節氣的使用,也只適用於北半球的國家或人民,現在我們使用的農民曆,其實是清初耶穌會湯若望、南懷仁等會士幫助我們中國人制定的最正確的好曆法。
當人們呼喊「十、九、八、……、三、二、一」,倒數計秒後,就會大喊「新年快樂!Happy New Year!」這就是越來越流行的跨年活動的最高峰,從新年的第一個月的第5日,就是一個節氣,那叫做「小寒」,過了15天,1月20日就是「大寒」;2月4日是「立春」,2月19日叫「雨水」;3月5日是「驚螫」,3月21日叫「春分」。
「驚螫」是個奇妙的節氣,那天,通常會響起「春雷」,下起「春雨」,地底下的動物若還在冬眠或休息的,就都會被「驚嚇而醒」,於是「春」就正式降臨人間;而「春分」則是由南半球向北移的日光,恰好照射到「赤道」的日子,此日,晝夜等長,然後,陽光又開始北移,來到北迴歸線那天,就叫「夏至」;陽光又開始往南移,回到「赤道」時,已是9月23日左右的「秋分」;之後,太陽又往南前進,抵達「南迴歸線」那天,就叫「冬至」,此時北半球緯度較高的地方,已是雪花紛飛的銀色世界了。
春之時分,因為百花齊放、百鳥爭鳴、蝴蝶蜜蜂忙採花粉、花蜜,顯明了是個朝氣蓬勃、生命盎然的季節。在信仰中,我們也來到一個充滿盼望的節期,那就是復活節。
教會的歷史以及牧者、天文學家們,依據聖經的記載,以及參考了以色列宗教曆、太陽曆、月亮曆,最後定出一個推算復活節的簡單公式:「春分之後,第一個月圓之後,第一個主日」=「復活節」。今年的春分是3月21日,之後的月圓是3月31日,所以,隔天,4月1日就是「復活節」。
春天來臨時,最讓人喜悅的,應該是梅花爭先開放,接著櫻花、山茶、李花、杜鵑、洋紅風鈴花、金黃風鈴花、木棉花、羊蹄甲花,在各地爭奇鬥艷;這些色彩鮮豔、芬芳飄散的花朵,都是春天的代表,看到它們,就知道「春」已來臨。
對基督徒而言,不少人則特別喜愛百合花,因為它象徵著「主耶穌的復活」,百合花在野地,無論是濱海地區或高山坡地,都在這個時節,展現純白的花朵,吐露安慰人心的清香;因為主耶穌以他純潔、服務人群的身心靈,在十字架上受到最極致的羞辱、痛苦、折磨,流出鮮血,為救贖我們人類而死亡,第三天就突破死亡與墳墓的綑挷,他復活了!使我們在這春之時分,獲得永不改變的生命盼望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