洗禮,在舊約聖經裡從未有這個名詞,與這個名詞最接近的事件,是以利沙作先知的年代,敘利亞國的乃縵將軍,因為某種嚴重而無法治癒的皮膚病,因著以色列女僕的勸告,帶著貴重的禮物,來求以利沙的醫治,以利沙要他在約旦河裡浸泡七次,他本不願意,誘因著一位男僕的勸告,順服地浸泡七次後,皮膚病就完全消失,甚至像幼兒的皮肉一樣幼嫩。這位乃縵因而信靠以色列人的上帝,並確信祂是世上唯一的真神。
洗禮,依新約聖經的記載,最先發明洗禮的人,就是施洗約翰,他的洗禮,又稱為悔改的洗禮。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,到了約翰那裏,請約翰為他施洗。約翰想要阻止他,說:「我應該受你的洗,你怎麼到我這裏來呢?」耶穌回答他:「暫且這樣做吧,因為我們理當這樣履行全部的義。」於是約翰就依了他。
耶穌受洗時的神聖跡象印證了耶穌的神聖身分。首先是,天為他開了;其次,聖靈以鴿子的型態降臨在他的身上;末了,聖父親自以打雷的雷聲,說:「你是我的愛子,我所喜愛的。」之後,耶穌也教導門徒為人施洗,後來,耶穌的名氣傳遍加利利、猶太,「耶穌派」施洗的人數,逐漸比「施洗約翰派」施洗的人數多,正如約翰親自預言的「他必興旺;我必衰微。」
從約翰福音第3章所看到的「洗禮神學」,是主耶穌親口說的,口氣還滿嚴肅的:「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,人若不重生,就不能見上帝的國。」「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,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,就不能進上帝的國。」因此,洗禮,是重生,是生命的改造,洗禮後,才能看見上帝的國;洗禮,必須藉著水和聖靈,就能進入上帝的國。
從馬太、馬可福音的記載,洗禮,原文的意思應該是全身浸到水裡去,再從水裡上來;但是教會悠久歷史的傳承,則衍生出另一種「點水禮」、「澆水禮」。前者,由施洗牧師手沾祝聖過的水,摸觸受洗者的頭上三次;後者,由施洗牧師以貝殼或類似可盛水的瓢,舀祝聖過的水,澆濕受洗者的頭上三次;與浸水禮一樣都會說:「我奉聖父、聖子、聖靈的名為你施洗,使你永遠歸入三位一體上帝的名下」,只是「點水禮」與「澆水禮」,會在每次提到聖父、聖子、聖靈時,各沾一次或澆一次水。
無論「點水禮」、「澆水禮」或「浸水禮」都合乎約翰3章耶穌所宣告的洗禮神學意涵,都屬有效洗禮。依據以弗所書4:5-6,「一主、一信、一洗、一上帝」,基督徒一生之中,只能有一次洗禮,二次以上就失去虔敬、真實的意義。
如果有人願意信耶穌,卻以各種理由不接受聖洗禮,這合乎主耶穌的教導嗎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