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1日 星期三

20170301 〈大齋與教會簡史〉 何政隆牧師

〈大齋與教會簡史〉           何政隆牧師  20170301
大齋,它是教會的歷史傳統產物,也是從聖經中衍生出來的節期。
主耶穌復活之後,第40天,是他的升天日,升天之前,他要門徒在耶路撒冷等候聖靈的降臨,屆時他們必要得著能力,且要在耶路撒冷、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,直到地極,為主耶穌做見證。第50天,聖靈真的以一陣非凡巨響的暴風姿態,又像分開來的火舌,降臨在耶路撒冷靜心等候的門徒頭上,門徒奇妙地說出,來耶城朝聖的猶太裔外國人的方言,當群眾被巨響之風吸引過來,又聽到混雜卻清晰可辨的自己出生地的方言時,他們完全被震攝住,驚訝而專注地看到彼得站起講道,專心聆聽大家的共同民族語言希伯來話,彼得宣講耶穌的救恩,眾人都受感動,當天有3千個人受洗歸主,大家開始天天在聖殿或在各自的家中,以耶穌教導的話語和耶穌設立聖餐的擘餅禮儀,一同聚會、敬拜上帝,彼此團契、相互勉勵,因他們熱心見證主恩,新的信徒,天天增加。
教會,就這樣誕生了,就在主耶穌升天後的第50天,就是現在以紅色為記號的「聖靈降臨節」。
不久,教會受到猶太祭司長、法利賽人、文士等幫派的迫害,開始分散、往別的地方逃跑,也因而把耶穌復活救恩的好消息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,教會也因而在世界各地設立;最有名的是,保羅,從耶路撒冷北方的安提阿教會,向西傳到塞浦路斯,又傳到當時稱為小亞細亞的土耳其、又進入歐洲的腓立比、雅典等希臘城邦,最後還來到義大利的羅馬。
聖經內的教會設立史,只能從新約聖經的使徒行傳和書信去了解,其他不易考察。此外,教會的傳播史,大約都要從耶路撒冷傳出的,東正教-「基督正教」、梵諦岡為中心的天主教-「基督公教」、以及包含英國教會的聖公宗在內的「基督新教」,各自傳承下來的記載去研究。其中,不少人相信,耶穌12門徒中的多馬,走到印度北方傳揚耶穌、設立教會,現在印度的基督徒都接受這個說法;還有,12門徒中的馬太,把耶穌的福音傳到波斯、在阿拉伯民族中設立教會。
無論如何,這些新約中沒記載的教會史,後來稱為「傳統」,所以「聖經」、「傳統」、「理性」,就成為我們聖公宗信仰的三大特點。至於「大齋」,則是所謂歷史傳承較悠久的主流教會,例如梵諦岡為主的「基督公教」(這在有華人的地區都稱為「天主教」)、聖公宗等,才保留的傳統。在台灣,除了天主教與聖公會,沒有其他教派,會用紫色來紀念這為期40天的「大齋」節期。
以復活日為中心,向前推40天,扣除主日,這40天就稱為大齋節期;其第一天,一定是週三,這一天就定為「大齋首日」,英文人稱之為「Ash Wednesday-灰塵禮拜三或稱「灰日」。「灰日」,傳統教會,會把去年棕枝主日留下來的棕枝十字架,在週二燒成黑灰,在灰日這天,進行祈禱、崇拜,再由牧師將黑灰抹在教友們額頭上提醒:記得,你來自塵土,也將歸於塵土。
大齋40天,教會要求信徒應該守齋、警醒、祈禱,要過簡樸、禁食的生活,以迎接主耶穌的復活日;因為在主耶穌復活之前,他為我們經歷了最痛苦的日子,他越是行神蹟幫助別人,越是受到大祭司幫派的脅迫、陰謀謀殺;主就這樣默默地為我們犧牲了他的性命。 40,在聖經內,都跟齋戒、禁食或嚴肅會有關。例如,上帝呼召摩西上聖山,40天與上帝同在,預備接受十誡石板與律法;以色列全族因不相信上帝可以帶領他們進迦南美地,而被處罰在曠野流浪40年;主耶穌在受洗後,被聖靈引導,在曠野禁食40晝夜,接著又被撒但挑戰試探。
大齋之傳統,樸素的生活飲食中,不可食肉,就像中國的寒食節一樣。有趣的是,歐洲的英、法等部分教會,演變出一種傳統,就是,既然「灰日」之後就必須禁食,那麼,前一天就吃多一點、吃好一點吧!所以出現「Fat Tuesday-肥胖禮拜二」或「Pancake Tuesday-鬆餅星期二」的另一因應式的傳統。不過,今年的228恰好是所謂的「Fat Tuesday」,這裡得Mo. Susan邀請我到他們的Grace Church(與我們天恩堂相同的教會名字),去體驗何謂「Fat Tuesday」?結果,他們幾無美食,吃得很簡單,連最平常的烤雞都沒有,只是把副堂佈置得多采多姿,教友們與牧師的互動熱情而溫暖。
信仰就是如此簡單而生活化,在交誼、問候裡,氣溫下降的寒夜中,進入警醒祈禱的大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